“我们决不投降……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昨天傍晚看完的电影,出来的时候脑袋还懵懵的,耳朵也有点难受。
稍微顺了顺思路,今天想着把它记录下来。

轻微剧透

比起将它称作战争片,我更愿意称它为悬疑片。

敦刻尔克大撤退,学过历史都能知道,40万英法联军最终成功撤出了33万,这次大撤退可以说挽救了欧洲,拯救了英法两国,结果宏伟没有任何悬念。
大部队是撤退了,但是,个体的命运又是如何?
v2-a3b36814d58df7aa60feea81aefc76bb_b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我认为就是角色消除,这也是最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没有希特勒,没有戴高乐、丘吉尔,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纳粹士兵出现在荧幕上,有的只是几艘驱逐舰、游艇,几架飞机,和四十万的士兵。这部电影就想哑剧一般,台词少的可怜,你甚至可能不知道具体讲述的那些人名字为何,就像战场上,从来不会关注那些士兵一个个叫什么一般。

电影极度地简化了,它将恐惧的源头抹的一干二净,它将希望的彼岸匆匆带过,只留下这40万余人的情感冲击着心灵。没有多少笔墨交代着角色的背景,没有围在篝火旁等待着父亲回来的孩子,没有在子弹炮火间进行的谈话,甚至没有任何人的心理活动。没有特殊化处理任何人任何事,Tommy和Mr.Dowson可以被任何人代替,飞行员Tom Hardy甚至只有两次揭开面罩。极简的对话让人们不得不放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的表情,只能浸入式地去感受战争背景下个体的挣扎。

Tommy望着大海,需要的只是一丝丝回家的曙光,Mr.Dowson驾驶的游艇就像曙光,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而Tom Hardy在空中奋战,只为了守护士兵们的希望。对战争的刻画总是非常困难,但也可以如此简单。这里没有任何历史题材常有的把好坏、输赢、成王败寇一笔点明,它只是带着你成为这三十三万人中的一员,让你感受战争最原始的样貌。
v2-4c0306e30379721e11204972329cc81b_b
电影同时叙述着三个时间段的事情:

  • 一星期:对于Tommy以及海滩上等待撤离的士兵们,时间是最难熬的,无时无刻的死亡威胁,遥遥无期的救援船只,这近乎绝望的一星期对于他们格外的漫长;
  • 一天:Mr. Dowson等救援的私人船,只要在一天之内往返于海峡,就能救回几十名士兵;
  • 一小时:决定着与敌机交战的空军部队生死。

一小时战斗场面得以渗透进敦刻尔克海滩士兵七天的撤离与船只一天往返的行动,让情节在大多数时候都能被带入最后时刻的紧张感,电影场面得以持续紧张轰炸。
v2-cab7e04c45eba73713f4653e4167854b_b
如果说诺兰用时间将这部电影分离,那么汉斯的配乐无疑给予了电影连续:虽然不同幕之间的时间线不同,但是幕与幕之间的配乐完全连续,甚至钟表的滴答声也在不断提醒你:时间不仅可视,更可闻。背景音不断地、不断地攀升,也让人神经紧绷、不得喘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炸弹爆炸声,机载机枪开火的声音……一切的一切震耳发聩,诺兰就这样不加任何修饰的地把战场的原貌丢给你,简单粗暴,却在轰炸耳膜的同时轰炸了人们的心灵。

除了声效,电影也不断地在暗示着战争的本质:散落在沙滩上病态的泡沫物质;原处不断升起的烟雾;船上的幽闭恐惧症、炮弹休克症;关在船舱一同沉到海底的绝望惨叫;还有那两个士兵的对话:
——要涨潮了。
——你是怎么判断的。
——它把尸体带回来了。
患PTSD的陆军士兵拼命想要Mr.Dowson返航,乔装成英国陆军想要尽早撤离的法国士兵……这些士兵们拼命想要离开战场的求生欲更是展现着战争的本质。

除去这些,这部电影也有着让我着实感动的地方:

  • 当George问Mr.Dowson那个拼命想要返航的士兵是不是懦夫时,被告知“He's not himself now.";
  • 当我认为Mr.Dowson会顾忌爆炸而不顾迫降的飞行员时,他却以“Maybe he needs our help.”为由靠近机骸,救出了困在驾驶舱的飞行员;
  • 当我认为Peter会给这个害死George的陆军一拳时,他却告诉这个已经饱受战争折磨,PTSD或许永远不会痊愈的士兵:George会好起来的;
  • 当Tom Hardy用着备用油箱骂骂咧咧放弃返航追击德军轰炸机时;
  • 当战机的螺旋桨停止旋转,油箱里没有一滴油,Tom Hardy拉开舱门准备跳伞时,又关上舱门选择在沙滩上的士兵们的注目下滑向德军领地,这架击落德军战斗机的英雄需要给颓丧的士兵们希望,告诉大家英国的空军正在飞去与德军作战,而不是在击落敌军后自己也坠机;
  • 当迎接撤离士兵回国的老人说出那句“活着回来就够了”的时候。

我不喜欢《敦刻尔克》,因为我害怕它。
我会称赞《敦刻尔克》,正因我害怕它。

以上。